Z6尊龙凯时

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

宣布日期:2024-05-24 会见量: 泉源:转自:中国共产党员网
【字体:

吴大观.jpg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念头专家,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念头事业的涤讪人和首创人之一。他在弥留之际,对相依相守了66年的老伴说了三句话:“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添贫困;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积贮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缴纳最后一次党费。” 4月14日,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副巡视员韩旭同志前往探望了吴大观同志的夫人华国,并送来吴老生前最后一笔“大额党费10万元”的收条。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组织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有关认真同志也一同前往探望。

  吴大观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社会主义无限热爱,对党无限忠诚,是“两个务必”的忠实践行者,是共产主义品德的实践者。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生长观运动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招呼全体党员干部向他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在航空工业、军工系统和社会上爆发了起劲而普遍的影响。

  一、坚定理想信心,忠诚于党

  吴大观同志生在旧中国,他眼见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糜烂,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吴老在1938年亡命途中看过一部影戏《凄凉天下》,其中有一句台词,影响了吴老一生——“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93岁高龄的他在2009年2月1日写给中航工业老干局的信上说:“又是我每年多缴党费的时间,我真诚地怀着无比敬重的心情,交出第46年多缴党费4000元,这一点绵薄之力,仅能表达我对党忠诚热爱的心意。” 而在此之前,吴老已经从1963年最先,除正常缴纳党费外,一连46年 多缴党费累计11万多元,为“希望工程”、灾区等捐钱累计9万多元,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积贮10万元作为最后一次“大额党费”。

  1955年,国家思量到吴老的孝顺,给吴老定的人为是273元,而其时通俗工人的人为也就二三十元,车间主任的人为是六七十元,吴老多次请求降薪未允,于是,从1963年最先,吴老每月多缴100元钱党费,这一下就坚持了30年。从1994年最先,吴老每年向中组部继续多缴党费4000元-5000元。吴老说:“开国初期国家一穷而白,百废待兴。我的人为那样高,脱离群众,为表心意,多缴党费。20世纪50年月到70年月,为了国防急需;刷新开放30年,我国尚有1400万贫困生齿;进入21世纪,与某些国家相比,我国基础薄、科技落伍,多缴党费,就是想体现我一个党员的党性意识。”

  然而,吴老自己和家人生涯一直很节俭。吴老的家里仍然是上世纪80年月的旧家具,华国老人说:“从1982年搬进这个房间里,家具就没有换过。” “我们一辈子过得都很简朴,平平庸淡,有一次,吴大观的衣服破了,女儿说要给他买件新的,他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补一补还能穿。”

  就是这样两个省吃俭用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缴出巨额党费和巨额捐赠时,一点都没有犹豫。吴老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板美德。他选择加入革命跟共产党走完全是一种自觉行为,是以为共产党的纲要与自己的价值理想相吻合。

  在文革时代,吴老受攻击、被揪斗、关牛棚,但丝毫没有摇动他对党的信心。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时间,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研究、剖析社会生长的历史履历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胜利。他说:“历史证实,选择投奔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蹊径是准确的,是我一生最大的庆幸和幸福。”

  二、献身航空动力,报效国家

  在吴大观老人93年的生掷中,有68年是与航空相依为命的。

  吴老中学的最后一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吴大观踏上了亡命之路。在西南联大,他想尽步伐改学航空专业,大学结业后,放弃大都会的生涯,一头扎进贵州大定的“乌鸦洞”,以后与飞机制造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在远涉重洋的外洋学习中,亲自感受到美国的种族歧视以及对华人的狂妄和侮辱,越发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心。

  新中国建设后,从重工业局航空准备组到航空部科技委,他先后主持了涡喷5、喷发1A、红旗2号的研制,吴老在一个叫做“黎明”的工厂亲手点亮了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黎明,为厥后“昆仑”和“太行”发念头的定型积累了名贵的履历,涤讪了坚实的手艺基础。上世纪60年月,吴老较早地把 “斯贝”发念头先容给海内同仁,厥后又亲自主持了“斯贝”发念头的仿制直至最后乐成。脱离一线以后,吴老还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念头标准规范的体例,使我国的飞机发念头研制生产有矩可循。他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特殊是航空发念头事业贡献了一生的心血和精神,做出了重大的孝顺。

  不但云云,吴老一生都在为理顺飞机发念头研制的体制机制奔波呼号,1998年,82岁时,吴老归纳总结了11条“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的熟悉”问题,在84岁、85岁高龄的时间,仍然撰文剖析海内外飞机发念头研发的履历教训,叙述飞机发念头预研的主要性。

  吴老的孝顺获得了党和国家的认可,然而,在吴老生前的自述和文章中,除了对航空工业生长的恳切建议外,看到最多的却是他对自己的一直反省。直光临终前的几天,他还拉着前来探望他的刘大响、彭友梅等人的手,恳切地说:“我有三句话,第一句,我这一辈子,没有为国家航空发念头事业打下一个好基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我应该磨练自己;第二句,航空发念头一定要增强预研,动力先行,基础打不牢不可;第三句,你们一定要敢说真话,不要怕冒监犯。” “托付你们一定要转达给有关向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航空发念头搞好。”

  中航工业集团的宗旨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吴老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理念。当他冒着炮火发愿学航空的时间;当他在湿润泥泞的“乌鸦洞”里笃志事情的时间;当他谢绝美国公司的高薪挽留回到民不聊生的祖国的时间;当他在沈阳建设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发念头设计室的时间;当他辗转阎良为自主研制发念头挑灯夜战的时间;当他在为航空工业不辞劳怨奔波呼号的时间,“航空报国”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三、受苦学习知识,心系人民

  吴老一辈子恬淡名利,却十分注重学习。

  他曾多次说自己的脑力欠好,智力平平,无论是在扬州中学照旧在西南联大,都不是高材生,但他坚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因此,勤劳勤学成了他一生的习惯。

  在吴老的病房里,枕边放着两份报纸和一本杂志,《人民日报》、《中国航空报》和《求是》杂志。天天坚持读《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是吴老坚持了几十年的老习惯,而《中国航空报》上有关集团战略的文章他更是一字不落地阅读。党和国家的政策走势,国家经济生长的历程,航空工业生长的每一个脚步,都在吴老的心里。

 

  吴老在西南联大上航空系的时间,金希武先生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一定要注重阅读一些科学手艺方面有影响的杂志、刊物,随时相识和掌握外洋科学手艺的生长情形。”这句话吴老铭刻一生,也坚持这样做了一辈子。在吴老的书房里,靠窗放着一张折叠方桌,就是在这里,吴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念书学习,单单是念书心得条记就写了20多本。

  吴老不但自己这样做,还要求职工这样做。他要求各人白天生产,晚上坚持学习,学习外洋的手艺资料,学习外语。在吴老的向导下,那时间的黎明厂学习蔚然成风,天天晚饭后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各人都在学习。正是这种进取精神,资助我国羸弱的航空动力事业走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历程。

  吴老在病重时代也不忘体贴别人,为了让护工多睡一会儿,天天早上天亮以后,他就一次两次地自己爬起来。“在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提出‘以人为本’,我以为,这个‘人’不是指‘我’,是指‘你’,是指‘他人’,每做一次事情,要首先为别人着想,要资助人。”这些质朴无华的语言,成为吴老留给我们的最名贵的遗产。

  吴大观的业绩和优异品质,赢得了宽大科技职员、工人和干部的钦佩和赞扬。作为手艺主帅,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谦逊审慎,注重发挥手艺民主,准确决议;作为专家,他知识渊博,醒目营业,治学严谨,释疑解惑,传经授道,全心作育年轻一代;作为向导干部,他一身正气,囊空如洗,作风正直,敢于治理,身先士卒,夷易近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为共产党员,他信心坚定,对党忠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充分验展先锋模范作用。

吴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无限眷恋走了。他用自己一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小儿之心,留下了一个老一代航空人的拳拳报国心,留下了一位普通俗通的老人富厚的心田天下,蔚为壮观!



转自:中国共产党员网


打印    关闭
网站地图